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发起轰炸,这一举动毫无疑问令全球各方感到震惊。此次袭击背后,意图明确——摧毁伊朗的,斩杀伊朗顶尖核科学家和军事指挥官,从而遏制伊朗发展核武器的进程。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精准而有效,成功达成了既定目标。然而,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必定会作出反击。
果不其然,伊朗在以色列实施轰炸后的短时间内,便展开了报复性军事行动。第一波打击中,伊朗发射了大量导弹和无人机,直指以色列。然而,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导弹和无人机在进入以色列领空之前,便被另一个国家的防空系统成功拦截,而这个国家就是约旦。
约旦显然早已预料到这场冲突将波及其领空,尤其是在以色列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之后,约旦迅速关闭了领空,并明确表示,若有任何威胁该国安全的军事行为,约旦军方将做好充分准备,坚决予以回击。这一举措不难理解,毕竟约旦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较为亲密,尤其是面对伊朗的威胁时,选择支持西方阵营的可能性更大。此时,约旦的介入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伊朗的反击空间。
据报道,伊朗在此次首波打击中,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包括约一百架“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和多枚导弹。当这些武器飞越约旦领空时,约旦军方的防空系统通过战机和防空导弹成功拦截了其中的几枚。伊朗自然无法对约旦的举动进行强烈反应,因为一旦约旦拒绝让其导弹穿越领空,伊朗就相当于侵犯了一个主权国家的领空,这无疑会激起国际间更大的争议和压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约旦作为一个相对亲美的国家,显然也在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如果不得不在伊朗与以色列之间做出立场选择,约旦显然更倾向于支持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国,而非与伊朗发生直接冲突。因此,约旦的拦截举动,也可以理解为它在中东复杂局势中的权衡与选择。
当然,伊朗本有其他途径可以绕开约旦领空进行报复,譬如从伊拉克或叙利亚领空出发。但是,为什么伊朗没有选择这一路线进行攻击?这背后或许有其独特的战略考量,也不排除伊朗故意避免与约旦发生更直接的冲突。因此,尽管约旦的干预使得伊朗的第一波反击造成的破坏较为有限,但这一系列复杂的军事博弈和背后隐含的战略选择,都使得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此情形下,虽然以色列的突袭暂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对于伊朗而言,绝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在后续阶段对以色列实施更为规模化的报复性攻击。因此,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可能远未结束。
与此同时,中方在这一事态的发展中迅速表明了立场。在6月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清晰地表示,中方对以色列袭击伊朗深感关切,尤其是这种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中方坚决反对侵犯伊朗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扩大冲突的行为。林剑指出,地区局势再次骤然升温,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呼吁有关各方采取有利于和平与稳定的措施,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国也愿意为推动局势缓和发挥建设性作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从中国的表态可以看出,中方显然担心以色列的袭击行动会导致伊朗与以色列爆发全面战争的局面。中方坚决反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伊朗的主权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区域冲突。
同样,俄罗斯也明确表态,坚决反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并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俄罗斯外交部指出,国际社会不能对这类破坏和平、损害地区与国际安全的行为冷漠旁观,并特别强调,以色列领导层应对6月13日对伊朗的打击所带来的后果负责。显然,俄罗斯对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行动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认为其行为无疑是推高紧张局势的根源之一。
总的来说,尽管以色列在短期内通过这次军事行动达成了部分目标,但伊朗的反击仍在酝酿之中。随着约旦、俄罗斯和中国等大国的态度逐渐明确,国际社会对于这场冲突的关注将愈加浓重。而在这场复杂的中东博弈中,如何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仍然是各方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7-02 23:20